zhǔ

无主


拼音wú zhǔ
注音ㄨˊ ㄓㄨˇ

繁体無主

无主

词语解释

无主[ wú zhǔ ]

⒈  指国无君;军无将。

⒉  指无主祭人。

⒊  指宗庙无木主。

⒋  没有主人。

⒌  谓不由己,无主张。

⒍  指女尚无夫家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国无君;军无将。

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天生民有欲,无主乃乱。”
孔 传:“民无君主,则恣情欲,必致祸乱。”
《管子·权修》:“万乘之国,兵不可以无主。”
《东观汉记·冯异传》:“更始 败亡,天下无主。”
唐 杜牧 《张保皋郑年传》:“大臣杀其王,国乱无主。”

⒉  指无主祭人。
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无主者,谓其无祭主者也。”
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丧有无后,无无主。”
孔颖达 疏:“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,故四邻里尹主之,是无得无主也。”

⒊  指宗庙无木主。参见“七庙”、“五庙”。

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曾子 问曰:‘古者师行,必以迁庙主行乎?’ 孔子 曰:‘天子巡守,以迁庙主行,载于齐车,言必有尊也。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,则失之矣。当七庙、五庙无虚主。虚主者,唯天子崩,诸侯薨,与去其国,与祫祭於祖,为无主耳。’”

⒋  没有主人。 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周文王 使人抇池,得死人之骸,吏以闻於 文王。

文王 曰:‘更葬之。’吏曰:‘此无主矣。’”
唐 许棠 《成纪书事》诗之一:“满野多成无主冢,防边半是异乡人。”
《元史·许衡传》:“道有梨,众争取啖之。 衡 危坐树下自若。或问之,曰:‘非其有而取之,不可也。’人曰:‘此无主。’ 衡 曰:‘梨无主,吾心独无主乎?’”

⒌  谓不由己,无主张。

唐 聂夷中 《送友人归江南》诗:“上国身无主,下第诚可悲。”
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苏门孙先生言行》:“忧患恐惧,最怕有所;一有所,则我心无主。古来忠臣孝子、义士悌弟,只是能自作主张。”

⒍  指女尚无夫家。

唐 李翱 《数奇篇》:“亲戚之丧在野者, 数奇 皆往葬之;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, 数奇 皆取而嫁之。”

国语辞典

无主[ wú zhǔ ]

⒈  没有君主、领导者。

《书经·仲虺之诰》:「惟天生民有欲,无主乃乱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一〇回》:「军士无主,望风奔逃。」

⒉  没有主人。

唐·许棠〈成纪书事〉诗二首之一:「满野多成无主冢,防边半是异乡人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无主"的意思解释、无主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, 一叶知秋晓冷暖,二颗爱心亦缠绵,三生有缘走一起,四目相对无须言。五味人生多劫难,六神无主互商谈,七破八补同心度,八方同援胜比天。九州四海和谐处,十雨五风尽开颜。

2.把人生看作雪泥鸿爪是悲观,虚无主义的思想。

3.每当在道场和我擦身而时,从我六神无主的表情留意到我的思维飘到十万八千里之外,他便说:"大卫好吗?"。

4.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,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,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。

5.他六神无主地用僵硬的姿势摆手,鼓了几次劲想说点什么,却垂头丧气地欲言又止。

6.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,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。2、不怕开始众说纷纭,只怕最后莫衷一是。

7.眼见客愁愁不醒,无赖春色到江亭。即遣花开深造次,便觉莺语太丁宁。手种桃李非无主,野老墙低还似家。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。

8.经邻居一再安慰,六神无主的阿婆才逐渐镇定下来。

9.城市人毫无主见,只限于在街边或饭桌上道听途说、人云亦云。虽然他们生活舒适,却从未放弃追逐新鲜事物,即使他们什么都不缺、而幸福也根本与他们想要追逐的东西无关。

10.诸法集起,毕竟无主、无我我所。虽各随业,所现不同,而实于中,无有作者。故一切法皆不思议,自性如幻。